《环境生态学》杂志社官网
  首页 > 热点 > 观点

深化大数据运用,强化移动源监管

发布时间:2023-02-02 09:14:38   来源:中国环境APP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近年来,为有效控制移动源污染,从国家到地方政府密集推出了多项管理政策,涉及提升新车排放标准、加强机动车环保管理、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提升燃油品质、加速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等方面,推动移动源污染物减排。笔者调查认为,面对庞大的移动源保有量,常规的监管手段已经不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实施更加严格有效地强化移动源监管,亟待深化大数据应用,提升移动源监管效率。

当前,通过大数据加强移动源监管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重视和解决。部门之间存在信息壁垒。移动源大数据监管涉及公安、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和工信等部门。一方面,每个部门独立开展各自的信息化建设,导致每个部门产生的数据比较分散;另一方面,由于部门间缺少协调与合作机制,同时出于各自数据安全性考虑等,部门间目前没有很好地共享数据。移动源大数据监管所需的车辆维修数据、气象数据以及交通流量数据等来源尚不够全面,导致移动源大数据监管交流共享不易。

业务系统存在数据孤岛。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不断加大移动源信息化监管能力建设,移动源监管的科技化水平大幅提升,例如机动车年检系统、尾气遥测系统、柴油车OBD远程在线监控系统、用车大户门禁监控系统、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系统等。但由于系统开发有先后、开发单位不同、数据库的管理和运行标准不统一、缺乏数据整合分析手段,相关系统数据资源各自孤立,尚未实现数据的融合共享。

数据分析运用不足。由于部门数据、业务系统的整合性较差,因此基础数据资源相对匮乏,这就导致目前在移动源大数据分析上也仅仅是做一些简单的数据挖掘应用,还不能深入地分析移动源排放规律,不能多维度进行区域移动源污染控制研究。例如,通过遥测得到的超标车辆可以溯源车辆的年检合格情况等,但更进一步地分析超标原因,是车辆本身还是环境条件造成,还需要依靠道路路况等数据进行支撑和计算。因此缺乏多源大数据的支撑,无法支撑移动源监管的科学决策。

大数据在移动源监管中的分析应用涉及的部门和内容比较复杂,需要全面协调,统一规划。建议建立移动源大数据共享机制、完善数据来源、深挖数据价值,为移动源监管提供有效的科学决策。

一是建立移动源监管数据共享机制。大数据不仅仅是数量巨大,而且产生的影响巨大。要发挥大数据的作用,首先要整合大量数据并开发利用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下,依靠单个部门的数据量是不能满足需求的,就需要各部门之间数据的互通共享。建议可以由地方政府牵头进行顶层设计,有效整合各部门数据资源,建立一套科学、规范、高效的信息共享机制,明文规定数据采集标准等,盘活各部门数据资源,推动平台资源整合和多方利用,在不涉及保密的情况下,实现移动源相关数据资源的共建共享。

二是强化移动源监管数据关联。要有效整合结构化数据,例如交通流量数据、气象数据等,实现各部门和各环节数据的有效利用,必须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因此,建议通过多源数据互相校验和多点位分析的方式,进一步提高数据准确性,例如对于遥感监测容易受气象条件、道路等因素影响。建立数据间的关联关系,建立移动源排气污染与油、路、车、企、交通、气象等数据资源之间的联系。

三是深挖移动源监管数据价值。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综合考虑移动源排放情况、气象条件、道路状况等因素,整合挖掘各类静态和动态更新的数据资源并加以分析利用,实现移动源动态监管。通过大数据统计分析,溯源超标排放移动源生产、进口和销售企业、车辆年检机构、维修单位等,实现全链条监管。建立主题数据仓库,实现从数据分析、特征研判、及时预警、专项监督、提出建议的全过程管理,研究移动源排放和空气环境质量变化等数据之间的关联,拓展应用场景,确保移动源监管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环境生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生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生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生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生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热门排行

最新发布

阅读推荐

精彩图片

  • 排污许可工作如何更好服务企业?

精彩专题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电话: (010)67250181 邮箱:hjstxzzs@163.com

@环境生态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中阳大厦8层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021号

备案号: 京ICP备20210175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