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杂志社官网
  首页 > 产业 > 观察

强化地质勘查工作 确保能源资源安全

发布时间:2023-04-03 13:16:26   来源:中国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强化地质勘查工作  确保能源资源安全

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建功立业

党的二十大对未来一个时期的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战略部署,把国家安全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明确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彻在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其中,确保“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对地质勘查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地质工作必须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站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高度,为实现找矿战略行动突破,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再铸新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

充分认识我国矿产资源现状,把矿产资源的“饭碗”牢牢地端在我们自己手中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世界上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源于矿产资源。由于地质运动的不均衡性导致矿产资源的分布并非呈平面或线性状态,而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的特点是大宗矿产资源稀缺,对外依存度高。我国40多种主要矿产中,25种对外依存度高达60%。其中,大宗矿产铁、锰、铜、铅、锌、镍、钾盐等12种对外依存度高达80%以上。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矿产资源的消费量也在快速增加。据不完全统计,从2018年开始,我国40多种重要矿产中,90%以上的消费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50%以上的人均消费量超过世界水平的2倍。以我们常用和熟知的矿产为例,2021年,我国消费黄金1208吨,而我国生产黄金仅为328.98吨;铜全年消费量达1400万吨,而我国生产铜仅为180万吨;铁面临的形势则更为严峻,2017年—2021年,连续5年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高达80%以上,进口国多达53个。去年,全国累计进口铁矿石量11.24亿吨,进口额达1.2万亿元,等等。在国家整体战略安全中,我国矿产资源安全属性与特征越来越明显,大宗矿产资源稀缺的结构性风险将会导致系统资源安全问题。

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不确定性日益增加,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脱钩断链时有发生,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全方位的遏制、围堵、打压,给我国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基础原料,我国矿产资源的保障,重要产业链供应链风险不断增大,对有效解决我国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以及矿产资源国际供应风险不断攀升。人们常说核心技术“卡脖子”“牵鼻子”,矿产资源尤其是战略性矿产资源更是存在“卡脖子”“牵鼻子”的难题。面对严峻的形势和复杂的国际环境,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明确重要能源资源在国内生产自给的战略底线,立足加大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力度,夯实国内大循环的资源基础,保障初级产品供给,把矿产资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切实加强地质勘查战略布局,在新一轮找矿战略突破行动中取得实效

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回信时强调,“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希望同志们大力弘扬爱国奉献、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大勘查力度,加强科技攻关,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发挥更大作用,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贡献。”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近期,自然资源部及国家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展开研究,并已出台或正在研究制订相关政策措施,对新一轮找矿突破进行部署安排。目前,正在推进几项重点工作: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加强战略性矿产调查力度,为出让探矿权提供区块建议;调整矿业权收益征收方式,研究政策堵点,加大政策创新力度,激发市场主体找矿勘查积极性;充分利用科技创新专项,加大找矿勘查理论、方法、技术和科技研发力度,破解找矿“深”难题等。此外,自然资源部已印发文件,将全面启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重点围绕紧缺和战略性矿产,加强国内勘查开发,巩固和新增一批战略性矿产资源基础,实现增储上产;进一步完善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矿产勘查开发的相关政策;进一步调整矿业权出让收益的征收方式,将按照矿山生产销售收入按年收取等。可以说,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即将全面实施,各项实施方案即将稳步展开。如何更加科学、高效、绿色低碳开展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真正达到预期效果,已成为相关部门、业内人士和社会各界高度关心、关注的问题。各有关方面要站在国家资源安全的高度,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担当,全力以赴推进新一轮找矿工作,确保取得重大实质性进展。

首先立足国内勘查找矿,加大勘查开发力度,有效挖掘国内资源开发利用潜力,提高国内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积极开展“三深”战略,充分利用找矿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攻深找盲;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坚持绿色勘查与开发,保护绿水青山,优化矿产勘查开发,推动矿产勘查开发的高质量发展;国家及有关部门,要对矿产勘查开发精心布局,加大宏观政策支持指导,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推进税费减免政策,鼓励、激励企业快出成果、出好成果;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以市场化原则大力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风险探矿;组织专家及有关方面依据我国矿产分布特征、地质构造、成矿规律等进行全方位研究布局,科学规划部署,开展新一轮探边摸底、攻深找盲,圈定资源;鼓励和推动各类地勘单位在新一轮找矿突破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制订鼓励探采一体化相关政策,并积极参与矿区深部外围勘查;掌握全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积极组建大型矿业集团展开境外资源合作开发,构筑我国能源资源保障体系。

发挥能源资源优势,在保障能源资源安全战略中彰显陕西的担当作为

陕西是中华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自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生态环境优美,生物品类繁多,自然禀赋优越,矿产资源丰富。陕北拥有煤、石油、天然气、盐等丰富的能源矿产,而绵延横亘关中,陕南的秦岭、巴山,则蕴藏着丰富的金属与非金属矿产,拥有金、铅锌、铜、钒、银、镍、钴、锰、铬、钾长石等战略性资源,成为我国矿产资源的聚宝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奠定了陕西以及西北工业发展的基石,不断推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经济逆流、俄乌冲突等形势,陕西经济表现出了资源端的独特优势,支撑着陕西经济的强劲发展。2017年,陕西国民生产总值2.3万亿元,2019年、2020年分别为2.59万亿元、2.60万亿元,而2021年为2.98万亿元,2022年则为3.2万亿元,增幅跃为全国第6位。其中,能源资源类企业贡献巨大。2022年,陕西省国企经营收入1.3万亿元,而能源资源类的大型企业集团——陕西煤业、延长石油、陕西有色3家企业的经营收入就近9000亿元,资源优势十分明显。一直以来,陕西的经济发展存在结构性矛盾,为此,更需要正视其存在的问题,下大气力解决,但也必须发挥优势,把优势做到极致。

秦岭及秦巴山脉矿产资源丰富,矿产品种繁多。经过陕西省地质工作者60多年的艰辛努力,现已发现探明了一大批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仅以西北有色地矿集团为例,从1957年由东北鞍山钢铁公司入关以来,仅在陕西勘探评价大中小矿床110多个,获得黑色金属矿石储量6亿多吨、有色金属资源量2000万吨、贵金属资源量近3000吨、冶金辅助原料和化工原料矿石储量7亿多吨;提出了秦岭造山带成矿理论和勘探方式,发现探明诸如凤县八卦庙特大型金矿、凤太超大型铅锌矿、煎茶岭大型镍金矿、商南大型钒矿、柞水大西沟铁矿、略阳铜厂铁矿等一批矿床,形成了勉略宁、镇山柞、凤太、小秦岭等5大金属矿产资源基地。目前,这些矿床80%以上已被开发利用,建成矿山企业20多个,不仅结束了陕西“手无寸铁”的历史,更是奠定了陕西的工业基础,极大地促进了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秦岭陕西段成矿条件优越,找矿潜力巨大,陕西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站在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重要产业链供应链的高度,重新规划、布局全省新一轮找矿突破。一是要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找矿战略突破行动机遇,积极争取政策与资金支持,并将资源勘查作为基础项目建设在财政上予以倾斜;二是组织地勘单位、有关专家对全省地质构造、资源特征、成矿条件、成矿规律、成矿类型、探矿方法等矿产资源勘查深入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在成矿条件好的重点区域,积极组织实施;三是充分发挥西北有色地质矿业集团等省属地勘单位多年来所形成的勘探技术力量强、勘探技术人才多、找矿经验丰富等优势,汇集相关科研院所,抽调组织专家团队,以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手段,聚焦科技找矿突破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卡脖子”技术难题,以勘查开发利用中心、实现关键理论方法突破,推广运用一批绿色、适应、高效的勘查技术方法,大规模攻深找盲、探边摸底,圈定资源赋存状况及资源量,特别关注危机矿山、枯竭矿山的资源情况;四是动员社会力量,吸纳社会资本参与矿产勘查,并根据矿产勘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制订相关的风险防控措施;五是加快地勘单位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能,完善地矿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地勘技术队伍和广大职工从事勘查找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六是加快矿产资源类企业现代企业制度构建,大力促进勘查技术类矿业类公司上市步伐,学习借鉴国际、国内大型矿业集团经验,以“地质勘查(技术服务)→矿业公司(产品运营)→上市(资本运营)→技术服务+产品经营+资本运营→国际矿业公司”模式,通过上市公司规范运营和资本市场融资,改变传统经营和发展方式,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和发展能力,攻坚制约发展的技术难题,大规模开展国内外资源的扩张并购,从而构建跨国矿业集团,强化资源保障能力。

矿产资源关乎国家安全底线。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始终牢记践行“国之大者”,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资源保障。地质工作者及相关方面要不忘初心使命,奋发有为,笃定前行,积极投身新一轮找矿战略突破行动,为努力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力量。


环境生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生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生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生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生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热门排行

最新发布

阅读推荐

精彩图片

精彩专题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电话: (010)67250181 邮箱:hjstxzzs@163.com

@环境生态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中阳大厦8层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021号

备案号: 京ICP备20210175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