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杂志社官网
  首页 > 民生 > 生活

生态重塑的古村落 如何还原记忆的模样?

发布时间:2023-02-02 09:34:47   来源:中国环境APP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风铃摇,清脆响,黄桷树,小村庄。

时隔多年,69岁的金刚碑村原居民赵淑英和乡邻被邀请回到了曾经的“家”,眼前的一幕幕,让她仿佛回到年轻时一样,还是记忆中那条路、那棵树、那片瓦……

拥有数百年历史的金刚碑村,是重庆市北碚区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形成的生态人文网红景点,吸引八方来客。

生态重塑的古村落 如何还原记忆的模样?

嘉陵江、缙云山是北碚生态人文融合发展的底蕴。 余常海摄

独特的生态与人文资源,是北碚的先天优势,如今,北碚更是将资源保护利用与发展旅游、推进城市更新结合起来,用生态重塑的方式让记忆重现。

古树合围的村落

位于缙云山脚下的金刚碑,曾经煤运发达。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内迁重庆,为躲避轰炸,三千名流来到北碚。金刚碑地势隐秘、环境清幽,名流因而云集于此,这里也因此成为“抗战重地”。

但赵淑英最深的印象却停留在了1981年,长江上游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大范围持续暴雨,嘉陵江处于此次暴雨中心,发生百年一遇的大洪水。

位于嘉陵江边的金刚碑也未能幸免于难,赵淑英及姐妹的房屋均不同程度受损。洪水后,不少本地居民外迁。随着时代的发展,赵淑英也离开了金刚碑,当地居民也越来越少,10年前,随着最后一批原居民迁出,金刚碑正式开启了生态重塑的脚步。

生态重塑的古村落 如何还原记忆的模样?

从房檐穿出来的树木,生态重塑的方式让它们被很好地保留,并形成村里独特的景观。 余常海摄

重庆金刚碑温塘聚落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刚碑公司”)承诺:金刚碑村的自然资源是其最看重的优势之一,开发时一定会保证金刚碑山继续清,水继续秀。

刚刚接手项目,金刚碑公司空间营造经理马小寒对这个古村落印象极为深刻:参天古树,将整个村庄紧紧合围,古树的根系深深扎进这片土里。

“树不仅不能破坏,还要保持他们原有的样子。”马小寒告诉记者,公司定下了规矩,不动一房一屋,一花一木,只对老街进行修缮和加固。

村口蜿蜒而下,一个大回弯,一栋小洋楼跃然眼前,洋楼的背后,是一棵从护墙上长出的黄桷树,根系盘扎。“最开始的时候,树根都已经快长到了路边。”马小寒说,树下原本就是一条路,为了让行人过路方便,也为了让树木更好地生长,他们在树根上架上钢板,连接小路,钢板上开出小孔,让树木得以浸润水土,更好生长。

生态重塑的古村落 如何还原记忆的模样?

黄桷树的树根上架起了钢梯,既不影响树木生长,又可以供人行走。 余常海摄

小洋楼的上方,一棵古树穿进了楼顶。“我们对树木进行了加固,还为此修建了小房间,将楼顶作为一个特色花园进行打造。”马小寒说,村里这样的树木还有很多,加固、保护和重塑是他们对古树和原居民的诺言。

屋顶“唱歌”的小草

树荫下,川东民居青砖绿瓦格外显眼。“其实只有树荫下才有‘绿’瓦。”金刚碑公司副总经理王俊带记者深入村落腹地,她所说的“绿”瓦其实是一种长在瓦片上的植物——野三七。

金刚碑村的民居屋顶,由于年久失修,斑驳的砖瓦已经脱落,为了保证原汁原味,修缮团队“上房揭瓦”——将原本破旧的瓦片一片一片地取下来,黏合或重新找来老瓦片后,再次整齐铺满。

可新铺的瓦片上没有了原先的野三七,与之前的旧瓦相比就形成了“空白”,弥补这份“空白”成了团队的心结。

生态重塑的古村落 如何还原记忆的模样?

老瓦片上长出来的小草,在阳光下如同精灵在歌唱一般。 余常海摄

“我们做了大量的实验,比如将黄豆粉放入瓦片内,加上特有的涂料,撒上野三七的种子,但数个月之后,野三七还是没有长出来。”王俊告诉记者,这让团队又失落又疑惑,他们又尝试了多种方法,效果并不明显。

就在大家都准备放弃的时候,一阵大雨过后,团队的成员惊奇地发现,瓦片上居然长出了野三七!

“经过多次观察,屋顶上的‘小草’是由于黄桷树落下的树叶和鸟类采集的种子掉落在瓦片上形成的。”王俊告诉记者,事实上,因为金刚碑村温暖潮湿,树荫遮蔽了部分阳光,恰好提供给屋顶“小草”生存的有利环境,所以才会有“绿”瓦,而阳光直射的瓦片,无论撒多少种子和黄豆粉,植物都无法生长。

还有一些小草和树枝也从房梁或民居墙上延伸而出,“树和草都还长在原来的地方,很亲切、很欣慰。”赵淑英也非常激动,她告诉记者,这些花草树木都是金刚碑村会唱歌的“精灵”,庆幸的是现在它们一样在唱歌。

不仅是花草树木没有变样,连老街上的青石板,一样进行了保留。“每块青石板都编了号,修完污水管道后,重新按照编号进行了回填。”王俊说,这里的一砖一瓦都带有历史的记忆,他们尊重的历史与自然。

生态重塑的“老家”

小溪将金刚碑天然地分割成两岸,弯成一弯的小桥又将两岸重新紧紧相连。

事实上,这条小溪原本并不清澈。北碚区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杨晓宇向记者介绍,这小溪前期监测水质为IV类。经过他们排查溯源发现,主要污染源为生活污染,包括上游的弃土场裸土,和下游一酒店的生活污水直排。为了保护金刚碑小溪的畅清,当地对两处地方进行了整治。

生态重塑的古村落 如何还原记忆的模样?

弯成一道弯的小桥上,来此游玩的游客开心打卡。余常海摄

而为了让这条小溪更加清澈,修缮团队对小溪再次进行疏浚和打造。马小寒介绍,他们对河床进行数十次清淤、河道清漂,并在小溪两岸合理布置不同植株高度、不同花色的水生植物,建造了6个水草生态浮岛,投放了菌种等,有效改善了河道水质。阳光洒下,小溪里的薄雾腾起,如梦幻仙境般让人流连忘返。

其实,不仅仅在金刚碑村,缙云山与嘉陵江相融的北碚,如今正在用生态重塑的方式“打造生态田园都市区、科教人文创新城”。以生态优先为准,有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生态重塑的古村落 如何还原记忆的模样?

阳光洒下小溪,梦幻般让人流连忘返。余常海摄

今年4月28日,生态环境部等公布了第二批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项目名单,北碚区环缙云山生态建设及生态产业化项目作为重庆市两个试点项目之一就被成功纳入国家EOD模式试点。

而EOD模式正是以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是将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相融合,实现生态环境治理经济价值内部化的创新开发模式,金刚碑过村落的生态重塑就是其价值体现的一个缩影。

嘉陵江,几道弯。赵淑英在村里的老茶馆里歇脚,面对眼前新与旧的金刚碑,她恍如隔世,一杯老荫茶入口,黄桷树下,原来这是回不去的老家的味道。


环境生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生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生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生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生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热门排行

最新发布

阅读推荐

精彩图片

  • 下半年就业如何稳?怎样推动高校毕业生快就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负责人谈当前就业形势
  • 各地加快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观察

精彩专题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电话: 010-63367060 邮箱:hjstxzzs@yeah.net

@环境生态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中阳大厦8层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021号

备案号: 京ICP备20210175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