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杂志社官网
  首页 > 民生 > 生活

武昌鱼“洄游”记

发布时间:2023-04-24 10:01:07   来源:新华社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来源:新华社

4月23日,湖北省鄂州市杜山镇东港明天生态园内,老板娘余春花满面笑容,忙着向客人推荐“武昌鱼套餐”。院后一片池塘旁,养鱼师傅余济生正在查看新投的武昌鱼苗。

每年春季,武昌鱼鱼苗由长江游入位于鄂东南的梁子湖,秋后成熟,又从梁子湖游回樊口河槽越冬。因洄游生长的特性,武昌鱼肉质肥嫩鲜美,备受称赞。

作为武昌鱼的主要原产地,鄂州曾一度“难寻武昌鱼”。

“以前养武昌鱼赚不到钱,养殖户不愿专门养。”61岁的余济生家住鄂州梁子湖畔,养了大半辈子鱼。他告诉记者,武昌鱼生长速度慢,过去一年只长半斤左右,而且爱生病,天气一热就大量病死,许多人不敢养。

养殖少,就谈不上产业规模。当地仅有几家小加工厂生产腌制鱼,没有品牌没有包装,只卖到周边农村。

而在梁子湖对岸,与鄂州隔湖相望的武汉市江夏区狮子山村,一些渔民却发现商机。1998年前后,他们成立梁子湖新特水产养殖场,注册“周渔翁”商标,规模化养殖,打响武昌鱼品牌,打进武汉各大商贸超市。

“武昌鱼‘游’走了。”下岗办起武昌鱼加工厂的刘继平说,就像武昌鱼洄游的特性,武昌鱼产业生于鄂州,却在外地做大。

2010年,刘继平将工厂扩产为占地30余亩的湖北富农食品工业园有限公司。但很快,江苏、安徽等沿江地区也开始养殖武昌鱼,鄂州武昌鱼的市场逐渐萎缩。许多养殖户认为武昌鱼产业已转移至外地,不禁感慨“武昌鱼越‘游’越远”。

偌大的生产车间空闲,每个月要还100多万元贷款,刘继平心痛不已,无奈改做臭鳜鱼加工。“武昌鱼公司做臭鳜鱼?”面对身边人的不解,他说,先要活下来。

2019年,在鄂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的协调下,华中农业大学王为民教授带着武昌鱼新品种“华海1号”,来到余春花的养殖场。“新品种长得快,生病少,一年长一斤半。”余春花说,只有改良品种、降低养殖成本,才有市场竞争力。“去年每亩鱼池卖鲜鱼就纯赚1500元。”

有了新品种,余春花带领农民组建合作社,养殖面积扩大到300多亩,周边养殖户也越来越多。目前,鄂州市武昌鱼养殖面积已有40余万亩,带动4.5万人致富。

在各级政府扶持下,刘继平的富农公司成长为当地最大武昌鱼加工企业。湖北其他城市及外省养的武昌鱼也被送到这里,深加工成各类食品卖向全国。

“武昌鱼又‘游’回来了。”刘继平告诉记者,富农公司每年加工鲜活武昌鱼2000多吨,其中近两成来自外省。今年以来销量很好,公司加大了海外市场布局,已拿到几个外国订单。

看到商机的企业还有很多。湖北水产集团在鄂州注册成立,一批外地企业前来投资,纷纷加入武昌鱼产业链,推出一批国际化品牌和产品。

“游弋千年的武昌鱼将‘游’向世界。”鄂州市鄂城区区长夏鑫介绍,当地正在谋划千亿级武昌鱼产业链,实施一系列产业重振、文化赋能、品牌创新的举措,擦亮武昌鱼这块金字招牌。

新华社武汉4月23日电



环境生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生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生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生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生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热门排行

最新发布

阅读推荐

精彩图片

  • 下半年就业如何稳?怎样推动高校毕业生快就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负责人谈当前就业形势
  • 各地加快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观察

精彩专题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电话: 010-63367060 邮箱:hjstxzzs@yeah.net

@环境生态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中阳大厦8层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021号

备案号: 京ICP备2021017522号